《人民的名义》伤了谁的玻璃心丨凤凰评论
文丨西坡
反腐剧《人民的名义》开播以来,网上讨论很热烈。让我没想到的是,有人竟然把反腐剧看成了偶像剧,什么达康粉、育良粉都出来了。更让我没想到的是,有人把电视剧当真了,脆弱的玻璃心受到了伤害。
有一种声音逐渐响亮起来:剧里的警察没一个正面形象,所以这部剧是矮化警察形象,“打着人民的名义来诋毁警察”。由于该剧是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组织创作的,陆毅演的主角也是一位检察官,所以有网友说该剧“刻意拔高检察院,抹黑警察”。
说起来,这部剧的检察系统痕迹确实有点明显,侯亮平、陈海、陆亦可等人都是一目了然的正面角色。但要说刻意贬低警察群体,则属过分解读。
“矮化警察”的言论太多,以致编剧周梅森不惜以剧透的方式出面回应。他说,京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肖刚玉就是典型的腐败分子,而京州市公安局长赵东来就是一个典型的正面人物,“孤胆英雄,一身正气。”好了,大家不用担心赵东来黑化了。
文艺创作来源于生活,但不同于生活,对号入座实在无趣得很。要说这世界上谁最委屈,非FBI局长、CIA局长和美国总统莫属,好莱坞电影和美剧早把他们黑成炭了。
如果每个观众都有一颗玻璃心,编剧这行真没法干了。
婆媳剧妖魔化中国婆婆,现实中有几个那么刁钻刻薄的婆婆?建议组织婆婆联盟,状告制片方,索要精神损失费。
《西游记》刻意拔高猴子的形象,抹黑蜘蛛、蝎子、狐狸等动物,建议组织动物联盟,对吴承恩的后人发起诉讼。
偶像剧有非常严重的外貌党和嫌贫爱富倾向,高富帅和白富美总能笑到最后,建议组织穷丑矬联盟……只是估计没人愿意实名加入。
论起贬低警察,《人民的名义》排不上号。在港片港剧里,香港警察跟黑社会总是水乳交融,廉政公署的形象稍好一些,但也绝非永远清白。
拿《人民的名义》说吧,被黑的也不止警察吧。开头逃跑的丁义珍是副市长,副市长群体要有意见。“爱哭的毛毛虫”长那么磕碜,水军不干了。蔡成功、高小琴、王大陆这几个出场的企业家,看着都不像正经人,企业家群体也要跳脚。
微博上有个段子说,《人民的名义》出来以后,各部委终于想明白了,谁先拍出来谁赢。于是公安部拍一个《人民的盾牌》,最高法拍一个《人民的终审》,都讲其他系统沆瀣一气,只有本系统的人刚正不阿。
段子终究是段子,在现实中,每个群体的形象,要靠每个成员的自身言行来维护。可惜有些人不仅看剧的时候玻璃心,而是时时刻刻玻璃心。
最近在大家上看到一篇讨论全职妈妈的文章,作者不认同全职妈妈,鼓励女性在家庭之外扮演其他角色。结果就有许多全职妈妈的玻璃心受伤了,成帮结队过来辱骂作者。
类似的情况还有。网上一些医患人员结成了共同体,一看到有患者抱怨,不管实情如何,就组团攻击。
不论警察、医生还是其他什么群体,有职业荣誉感是好事,但要明白,职业荣誉是靠踏实努力的工作挣来的,不是靠玻璃心闹来的。
点击以下关键词,即可阅读往期精彩内容:
凤凰解读:
▎辱母杀人案 Ⅰ · Ⅱ | 西安电缆 Ⅰ · Ⅱ | 二胎 Ⅰ · Ⅱ · Ⅲ | 临时工 | 爱国流氓 | 房房房 | 卖给大山的女人 | 被嫖娼 | 同性恋平权 Ⅰ · Ⅱ · Ⅲ | 反性骚扰 | 复旦投毒 | 民工讨薪 | 农村腐败 | 庆安枪案真相 | 白鹿原 | 机关大院 | 反腐拯救道德 | 诺贝尔 | 老虎凶猛 | 丑陋的中国人 | 国民党为何惨败 | 五四 | 流氓逻辑 | 南海问题 | 疫苗之殇 | 优衣库 | 乐天 萨德 | 魏则西 Ⅰ · Ⅱ | 罗尔 Ⅰ · Ⅱ | 霾霾霾 | 靖国神社 | 暴力喜羊羊 | 中国老人 | 天价彩礼 ▎
地理坐标:
▎印度 Ⅰ · Ⅱ · Ⅲ | 以色列 | 古巴 | 巴西 | 日本 | 哈萨克 | 台湾茶叶蛋 | 英国与香港 | 谁在抹黑香港 | 天津爆炸 ▎
名人百相:
▎毛泽东 Ⅰ · Ⅱ | 邓小平 | 杨振宁 | 李光耀 | 昂山素季 | 朴槿惠 | 曼德拉 Ⅰ · Ⅱ · Ⅲ | 普金 | 马英九 | 赵本山 | 毕福剑 | 郎咸平 | 邓亚萍 | 柴静 Ⅰ · Ⅱ · Ⅲ | 白岩松 Ⅰ · Ⅱ | 王宝强 | 陈光标 | 芮成钢 | 李嘉诚 | 郭德纲 | 扎克伯格 | 崔永元 | Papi酱 | 释永信 | 宁泽涛 | 咪蒙 Ⅰ · Ⅱ | 马伊琍 | 王林大师 ▎
名家高见: